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家用投影最佳距离,家庭投影入门指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讲到了如何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投影仪和幕布,本篇接着讲如何安装。
综合来看吊装还是目前的主流选择,毕竟在家庭里选择投影系统,一般还是会追求一定画质的,侧向投影的画质损失太大,而桌面正投又有很多问题(见上篇),最后就剩吊顶安装了,除了前期准备工作比较麻烦以外没什么大的缺点了。那么接下来就看看安装之前需要注意些什么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投影仪吊装支架也有几种
左边这种的,不用时还可以收起来,更加美观炫酷,但是价格较高,大概六七百;右边这种很便宜,几十块钱,也稳定可靠,我就选的这种。
还有两种壁挂式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选购。
幕布的高度以观影人观影时的视线高度为准。无论坐着还是躺着,平时前方,再把头微抬一点,有点像军训站军姿时候的那个角度,然后目光聚焦的那一点,就是幕布的中心了。明确中心的高度之后,根据房高和幕布高度,就可以具体测算出幕布离地面需要多高了。
幕布的高度还是要慎重确定的,我在定高度的时候就犯了错误:
我家现在幕布底边离地88cm,幕布画面中心在1.5米高处,而我自己身高1.73m,坐在沙发上时眼睛离地高度大概在1.4米,比幕布中心高稍矮了一些,所以观影时要靠在沙发背上头微仰,看久了还是比较累的,我老婆比我矮,看起来就更累,所以计算的时候尽量就着家里最矮的那位成员的身高来算就不容易出问题。
如果幕布本身长度不够的话,就要在购买幕布的时候跟老板说,加大幕布上方的黑边长度,让幕布的中心恰巧落在视线焦点上。
镜头垂直移动功能使得投影机的安装更加灵活。
上图是某款投影仪说明书里的示意图,蓝色范围代表投影光路,该款产品支持 -60% 到 60% 的垂直镜头位移,可以看到,假如投出100寸的画面,画面本身高度125cm,通过镜头位移可以将画面向上或者向下移动12cm,这个距离可以帮你调整过高或过低的画面,拯救你的颈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过长的吊灯等遮挡物。
那么如果你的预算不足以获得这项钞能力,要怎么避免吊灯遮挡光路呢?
本文的关键点来了。
由于很多人喜欢在客厅里安装一盏大大的吊灯,如果从天花板上垂下的距离过多,就很有可能造成对投影光路的遮挡。
那么要如何确保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时候就要各显神通了,我打开了我的 AutoCAD,让设计师发给我他画的 dwg 格式的设计图,然后在图上进行画线操作:
上图是我装修时画的用来确认我的客厅吊灯和投影仪光路是否有遮挡时用的,你需要先确定这几个尺寸:
说是先确定,其实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发现有遮挡,以上这些尺寸一般都可以做一些有限的调整,最后达到无遮挡的结果才是目的。
确定了这些尺寸后,就可以把投影光路画出来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从投影仪镜头出发画两条直线,一条连接幕布的顶部(有效画面顶部,不是幕布电机),另一条连接幕布有效画面底部,如果吊灯的底部出现在了光路里,就说明会有遮挡,那么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看看吊灯的链子是否可以取掉一截,缩短吊灯长度;二是把投影仪支架的伸缩范围用尽,看看调到最低后能不能避开。
注意,如果你选择的投影仪不支持镜头位移,上方这条红色的线就要画成水平的,这样才能保证投出来的画面不需要做数码垂直梯形校正。
如果觉得CAD的上手难度太高,对新手不友好,可以试试 iPad/Android 上的优秀 App: MagicPlan。参见:
https://sspai.com/post/61773,作者仅仅用 iPad 就完成了自己房间的前期布置。
在投影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投影机的摆放位置应尽可能要与投影屏幕成直角,这样才能保证拥有方正的投影效果。如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让两者垂直,投影画面就极容易产生上宽下窄/上窄下宽或者左宽右窄/左窄右宽的梯形问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使用投影机的梯形校正功能来调整投影画面,保证投影画面始终是一个标准的矩形。
一般中低端家用投影仪采用的数码校正是利用软件插值算法对显示的“行”或“场”进行扫描,再依据扫描幅度调整和补偿,从而达到校正的目的。其校正幅度在 ±15 度以上,并可做上下、左右的全方位处理,即垂直梯形校正和水平梯形校正。数码梯形校正的缺点是画面有压缩、可能带来画质的下降;图像经校正后,画面的一些线条和字符边缘会出现毛刺和不平滑现象,导致清晰度不是特别理想。
高端的投影仪支持镜头的物理位移,也可以达到梯形校正的目的,却是靠着纯机械方式实现的,对画质几无损失,可以放心使用。之所以有这么一项功能,也是考虑到投影仪安装施工的精度着实不高,左右方向上要和幕布完全居中对齐难度很大,多多少少总会有点误差,如果不支持镜头位移,又不想做数码的有损校正,就只能靠变焦来把画面缩小,让幕布上的画面既方正又不超出边界。
垂直方向也是同理,想要投影仪的镜头水平延长线与幕布完全垂直,也会受到投影仪支架的调节精度的影响,我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吊装支架是手动调节的,螺丝处比较紧,用手去扳动调节角度不是无极的,要么调多了要么调少了,很难调到完全垂直,这时候镜头的垂直方向位移功能就可以拯救你了。和水平方向不同的是,垂直方向的梯形画面是无法通过变焦调小画面来将就解决的,几乎总会要被迫使用数码或光学校正,所以如果预算允许,还是选择一款支持垂直方向镜头位移的投影仪吧。
无线连接也是个选项,但是对画质和延迟都有一定损失,本文暂不涉及。
目前国内市场上99%的 AV 功放都是日系品牌,互相之间的声音风格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选择哪个品牌的都可以,一般入门级的都是5.1声道,如果不要求全景声都完全够用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入门级 AV 功放一般只有 4-5个 HDMI 输入,甚至部分 HDMI 输入口只支持 1080P输入,同时大多只具备1个 HDMI 输出。而高端 AV 功放的 HDMI 输入能做到 8 个甚至更多,HDMI 输出能做到 2-3 个,可以实现同时接电视 投影(你和女朋友同时在客厅分别打游戏、看剧可以互不耽误)。一个品牌的产品按价格从低到高排列,是否具备双 HDMI 输出的功放一般就是低端和中高端的分隔线,中高端侧的第一台机器一般来说性价比是很不错的。
由于功放已经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了,那就买自己买得起的最贵的产品吧。
入门级的卫星箱就选择整套产品搭配好之后卖的5.1音箱就好了,市场上主流的品牌有JBL、哈曼卡顿、杰士等,卫星箱对功放的功率要求也不高,入门级5.1功放就能推动了。中高端的书架箱和落地箱类型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大部分人也用不到,本文就不介绍了。
选好影音设备后,你需要考虑预埋的线有:
有了功放(我选择的这款背后有三个 HDMI IN 和一个 HDMI OUT),HDMI 线就只需要一根了,所有的内容源都直接接到功放上就行。功放到投影仪的这根 HDMI 线会要比较长,1080P 的还好,如果是 4K 投影仪,这根十几米的线可能就比较贵了(铜的 15m 要六百块左右,建议长线直接买光纤的,15m 不到四百块)。HDMI 2.0 标准的线才支持 4K 60Hz,15米长的甚至具有方向性(标有 Display 的一端要插在输入设备侧),连接的时候两头还不能插错了边,祝大家和装修师傅沟通的时候好运!
走法是从功放的位置先沿墙上到天花板,再一路走到沙发后面那堵墙,最后往下走一小段就可以穿出来了。
为了有备无患,最好一次埋两根 HDMI 线!
我2017年埋了一根,也算是大品牌了,但是去年开始经常出现画面变花的情况,要重新插拔功放背后的 HDMI 头才能解决,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根线出了问题,可是这时候再要更换太难太难了,如果当时装修的时候能多埋一根就会好很多。可以埋两根不同品牌的,一根铜芯一根光纤的,两手准备。
线是音箱自带的,只要根据吊顶情况选择好线路挖槽即可。如果埋线的时候音箱还没到,也可以自己先买一点,5.1卫星箱只需要买50芯的音箱线就够用了。
5.1音箱是用来看电影的,基本不要妄想听歌,实测效果差强人意,甚至还不如好点的蓝牙音箱。要听歌还是老老实实上两个大箱子。
在投影仪上方或后方吊顶处需要预留一个插座,电动幕布的电机旁边也是吊顶位置也需要预留一个插座。至于电视墙位置,功放、各种播放源、音箱、路由器等都需要插座,这里就多多益善了。
最近不小心看了下某鱼上的 HomePod 价格,发现有一个神奇的种类:「苹果员工福利转让」。¥1500左右一台的价格,两个组一对也就¥3000,可听歌可电影,虽然没有5.1音箱的后方环绕声,但是以我三年来的实际体验来说,看电影时能明显听到后方传来声音的次数屈指可数,还得费老劲埋线,也许真不如直接上 HomePod,甚至可以根据个人需求省掉功放。
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呢?
泼冷水:
HomePod 只能和 Apple TV 方便地连接(也可以用 Mac 通过 Airplay 投到 AppleTV),如果偶尔家里长辈来了需要看 IPTV 的时候,没有功放,那就只能靠投影仪自带的喇叭,那声音效果就可谓云泥之别了,且需要把 HDMI 线手动从 AppleTV 换到机顶盒。
升级tvOS 14 后,系统将为 HomePod 增一个新的永久音频输出选项,以使用户可以选择 HomePod 立体声作为默认的电视扬声器,而Apple TV 已经允许用户通过无线方式将电视音频输出到多个 AirPlay 2 扬声器,但是如果将 HomePod 用于其他任务(比如从手机播放音乐),有时在 Apple TV 待机之后,连接就会丢失。
根据朋友的实际体验,从 HomePod 播放 AppleTV 直接解码的内容,延迟是可以忽略的,应该是tvOS有做系统全局的画面延迟匹配,或者手机通过 AirPlay 2 来投到 AppleTV,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但是如果是通过 AirPlay Mirroring 来投射 Mac 的画面,声音延迟就很大了。
综上,目前来看,还是无法用 HomePods 来代替功放和音箱,灵活性太差。
我家目前是 AppleTV 4K 作为主内容源,搭配一个 IPTV 机顶盒(世界杯期间看球 or 家里长辈来了才开),计划再增购一台下一代 Xbox 或者 Switch,正好插满功放后面的三个 HDMI IN 口,这样需要切换内容源的时候只要用功放的遥控器就可以了,如果日后设备继续增多,就只能手动切换(拔线)了。如果你还有蓝光播放机等其他设备要连,建议选购 8 输入口的中高端功放。
我在 AppleTV 上使用很流行的 Infuse Pro 5,搭配以前冲动消费的 TimeCapsule 2T 版,下载的资源直接存入里面,用 AppleTV 播放,体验很不错,当然如果有正牌 NAS 就更好了。
规划一套家用投影系统,其实没有很多投影仪的宣传页面写的那样随心所欲,特别是在要考虑最终画质最大化的情况下,有很多限制条件,需要装修前就全盘考虑清楚,特别是吊顶支架安装方式的规划,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日后有些尺寸无法调整了才想起这个问题,可能就只能委曲求全采用数码梯形校正等补救手段了。
最后说一下我的投影系统最终账单吧,投影仪¥4800,5.1 音箱 ¥1999,功放 ¥2166,幕布 ¥327,投影仪支架 ¥48,支架安装费 ¥300,一共 ¥9640。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